压裂泵被誉为压裂装备的心脏,通过给压裂液施加高压,在数千米深的地下挤裂岩石,形成排出油气的裂缝。在中国石化压裂装备自主创新的主战场,石化机械权海峰技能大师工作室用十余年的坚守,不断淬炼创新之剑,精心雕刻每一台压裂泵,为压裂装备铸就澎湃的“中国心”。
压裂装备从跟跑到领跑
工作室从成立之初起,权海峰便带领成员,以大型压裂装备国产化为己任,开展技术革新和技能攻关,打通了压裂泵产品从研发到生产作业的中间环节。
“压裂泵体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过去一直用的是进口刀具,消耗大、成本高。4年前,进口刀具频繁断供,严重影响泵体生产进度,成为制约生产的主要瓶颈。”权海峰指着生产线上正在加工的5000型压裂泵体向记者介绍。他们针对刀具问题展开攻关,成功完成国产化替代,实现刀具供应周期大幅缩短、采购成本降低74%,泵头体加工效率提升1倍。
工作室密切跟进主力产品5000型压裂泵市场应用情况,持续迭代技术,升级推出第二代5000型压裂泵,其产品性能和使用寿命大幅提升,被应用于国内首艘集成式大型压裂船“海洋石油696”。
近年来,从自主研发国内首套3000型压裂泵,到首套5000型、8000型全电动压裂泵的成功应用,工作室不断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助力石化机械压裂装备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突破。
双轨培养锻造工匠梯队
2024年9月18日,在权海峰技能大师工作室举行了一场师徒结对仪式,10名新员工分别同各自导师签订《师带徒培养协议》。导师们要在操作技能、职业素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全面指导,让新员工在培养期内实现独立顶岗。
匠心传承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工作室构建“名师带徒+岗位带徒”双轨培养体系。名师带徒旨在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由工作室领衔人、高技能人员为导师;岗位带徒则以岗位技能提升、新员工上岗培训为目标,由各岗位有经验的技师担任导师。
通过这一培养体系,工作室累计培养各类数控加工技能人才超过200人,其中30多人获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证书,15人在全国、省、市技能大赛上获奖,7人获荆楚工匠、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他们立足岗位,在保障压裂泵产品高质量交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把经验变为标准化规范
在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资料柜中,摆放着一摞摞自编的手册。“这些都是工作室组织编写的标准化作业手册,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工艺要求、操作要领、注意事项一目了然。”权海峰翻开一本标准化作业手册,很自豪地笑着说道,“这些手册凝聚了团队的心血,堪称压裂泵加工的‘武林秘籍’。”
像这样的“武林秘籍”工作室共有57册。他们用3年时间,将200余项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化操作规范。除此之外,工作室组织标准化作业培训470多个课时,培训员工1600人次,有效增强了员工的标准化作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保障了压裂泵产品的生产。
凭借专业能力,工作室还参与编制了《石油机械加工劳动定额》《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压裂泵送设备使用及维护》等行业标准。
【留言板】
□ 集团公司首席技师 权海峰:
工作室以创新、传承、引领为发展方向,我们将围绕“卡脖子”技术、数智化制造升级开展创新攻关;深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传承好工匠精神;推进建设石油装备制造创新工作室联盟,深化技能交流合作,充分挖掘大家的创新潜能,努力成为行业的“方向标”、社会的“赋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