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23”是石化机械三机分公司在天然气储气库压缩机市场与国外机组同台竞技中全面胜出、担当主力、彰显国产化实力的一张亮丽“名片”。让这张“名片”持续闪亮的是三机技术服务公司文23项目部的“领头雁”黄国华和他的团队。
闪亮的不仅光环,还有汗水。中原文23储气库是中石化、也是国内中东部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工程,三机分公司作为三家主设备供应商之一,生产制造的7台储气库注气压缩机组在与国内外知名厂家的7台机组同台竞技,取得了多个第一,用50%的压缩机数量保障了68%的运行时间、完成了69%的注气量,成为文23储气库注气主力军,在集团公司储气库群项目建设中脱颖而出、一炮打响,成为国产化压缩机的一张亮丽“名片”。在这些耀眼的光环背后,更多的是黄国华和他的团队辛勤的付出和汗水。早在机组调试安装时,黄国华就带领团队,克服现场施工条件差、交叉作风风险大、生活后勤保障难等各种困难,身先士卒,连续奋战在现场。机组调试最紧张的时候,他们曾三天三夜不休息,用苦干、实干、拼命干夺下了机组率先安装调试完成、率先投入生产运行两个第一,也把石油工人的“铁人”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机组投入生产运行后,新的工况环境、多项新技术的运用给机组的长期稳定运行带来了各种考验和难题,黄国华和他的团队干脆驻守在现场,看着机组吃饭。伴着机组睡觉。无论多晚,只要机组出现故障,他们都随叫随到,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截止12月19日,机组已连续稳定运行56584个小时,累计注气45亿方。同样的,黄国华也已整整三年没有回过家。文23用户已经习惯把他当成自家的一员,他也已把文23当成了自己的家。
坚守的不仅是市场,还是责任。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三机分公司因地处疫情重的武汉也整整停工了2个月。由于文23储气库是连续生产单位、不能停产,于是黄国华主动站出来,把其它同事都安排回家,独自担负起了现场值守的重任其实,对黄国华来说,很多时候的坚守不仅仅是为了分公司的市场,还有他自己身上的那份责任。每逢佳节倍思亲,而且又遇到疫情,谁不想念自己的亲人,谁不担心自己的家人;今年儿子要高考,学习怎样了,受不受疫情影响,哪个父母不操心自己的孩子。就是他自己也要每天进出现场、和人接触、想办法解决吃饭和防护用品的问题,常常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但他是项目部的负责人,为了用户、他只能舍弃家人;为了机组、他只能先放下孩子;为了责任、他只能压下心理的害怕。就这样,整个疫情爆发期间,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坚守在用户现场,一直到交通封闭全部解除整整 83天,换来的是机组稳定生产运行和用户发来的感谢信。
立住的不仅是标杆,还有精气神。要让“文23”这张名片持续闪亮,就需要经常地擦拭、不断地注入新的能量。为此,黄国华和他的团队提出了“专业敬业、精益精细、持续改进、顾客满意”的十六字方针。为了把这十六字真正付诸行动、落到实处。黄国华带头拿起了书本,从知识上钻、在实践中练、向老师傅学,从“半路出家”接触压缩机开始,他只用短短的3年时间,就成了用户信赖的“技术专家”,用他的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专业才能服好务”。黄国华也深知“外光还要内秀”,在项目部管理上他也动足了脑筋,标准化场站建设,统一形象标识、统一劳保着装、统一食宿安排,让团队变成一个整体;精益化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任务安排、人员流动全部看板管理、一目了然;规范化服务,工作表单化、服务流程化、操作精细化。在他精心“持家”下,项目部的面貌焕然一新,三机品牌在文23更加响亮。当然,黄国华更明白“名声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今年7月份文23机组开始进行8000小时保养,正值夏季高温和注气生产高峰期,为了不影响用户生产,黄国华带领团队响应分公司“攻坚创效”劳动竞赛的号召,在远离厂区数百里外打响了一场维保攻坚战。虽然没有关注和掌声、没有慰问和加油,他们依然高温50℃的机房里默默挥汗如雨、顽强拼搏,仅用7天时间就完成了2台机组的保养任务,刷新了大型机组保养的新纪录。他们的努力最终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好评,并决定将文23整站、包括进口机组在内的全部压缩机维保合同全部交给三机项目部。